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周钰北京报道 随着我国低碳理念的深化,居民个人减碳行为关注度不断提高。包括个人碳账户在内的许多地方陆续发布碳普惠许多企业平台也推出了个人碳账户。

根据蚂蚁集团发布的《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蚂蚁森林2021年,用户通过低碳生活产生了2000多万吨绿色能量,500多家品牌企业共同参与了绿色能量行动。

蚂蚁森林如何通过个人账户鼓励个人减碳?创建个人碳账户准备与碳市场对接吗?最近,蚂蚁森林低碳倡导项目负责人王小英接受了《21世纪商业先驱报》(以下简称《21世纪》)的独家采访,介绍了蚂蚁森林的个人碳减排激励过程中的创新模式分享了相关的实践经验。王小英认为,建立个人碳账户的目的不完全是绝对碳减排

蚂蚁森林暴露消费记录蚂蚁森林暴露消费行为插图

(蚂蚁森林低碳倡导项目负责人王小颖)

个人碳账户不一定与碳市场对接

《21世纪》:创建个人碳账户准备与碳市场对接吗?

王小颖:碳账户、碳账本、碳普惠等概念都在探索个人行为和个人消费者的碳排放管理,形成有益的补充,实现双碳目标。

根据目前的实践和发展阶段,建立个人碳账户的目的并不完全是绝对碳减排,也没有必要与碳市场建立联系,主要是倡导和推广碳减排,这意味着没有必要担心集中和统一的管理。

《21世纪》:蚂蚁森林的个人碳账户有账户功能和货币属性吗?

王小颖: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个人碳账户的探索,严格地说,人们无法长期形成账户一词财产账户刻板印象,最多是个人低碳行为的量化记录和积累,但这不是货币属性。包括绿色能源在内,目前碳账户积分可以兑换权益,共性是既有积累又有消耗,从而形成收销账户,所以称为账户。

资产具有金融属性。由于其金融属性,其定量方法、市场认可和政策背景应相对完善,并得到广泛认可。如果没有足够的标准、交易市场和完整的流通环境,就不足以形成具有流通属性的资产。

《21世纪》:蚂蚁森林在探索个人碳账户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

王小颖:在过去的六年里,蚂蚁森林的6.5亿用户产生了2600多万吨绿色能量。当公众积累绿色能量后提出申请时,企业捐赠了4亿多棵树,参与了20多个公益保护区的建设。在个人坚持低碳生活和企业捐赠支持生态项目的平行轨道上,激励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也想分享几年的经验,所以今年11月,我们在中国节能协会在项目审批的指导下,我们与30多个单位一起贡献了经验,制定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个人碳减排激励机制管理规范的集团标准。此外,隐藏的结果是对公众习惯产生了微妙的影响,这更有价值。

《21世纪》:蚂蚁森林的个人碳账户和其他企业的个人碳账户有什么区别?

王小颖:如果我们将个人碳账户的阶段性价值定义为倡导公众参与低碳行动,那么所有平台的行动都是积极的叠加,而不是相互排斥。在不涉及交易的情况下,即使给予同一行为多重激励也是可行的。不同平台的基本逻辑实际上是相同的,即记录、定量和激励。

相比之下,蚂蚁森林有三个特点:

第一,在场景方面,蚂蚁森林是支付宝数字生活场景 合作品牌的生态场景比较全面。

第二,在激励模式方面,蚂蚁森林自推出以来一直以生态价值为激励手段,绿色能源出口申请企业捐赠支持生态恢复、生态保护、海洋保护等公益项目,是一个持续投资的过程,不是追求商业闭环。

第三,在成长阶段,经过六年的积累,蚂蚁森林已经从探索个人低碳激励模式到标准沉淀和对外开放第二阶段。例如,开放支持浙江、宁夏、江西等地碳普惠平台建设。在我的授权下,用户的低碳生活行为不仅可以在蚂蚁森林中产生绿色能量,还可以在碳普惠平台上产生碳积分。

《21世纪》:个人碳账户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模型、计算和投资产生重复计算的可能性。你觉得这种重复计算可能造成的浪费怎么样?

王小颖:我自己的观点是,在第一个层面,如果不考虑交易层面,重复计算没有问题,因为这是每个平台独立计算碳排量积分,使用自己的资源投资,运营和服务客户,即使没有碳排量积分也会有其他形式。第二个层次是社会资源的投入。从目前各平台自身的投入来看,我认为没有造成大的浪费。若资源投入能促进全社会公众的认可和参与,则不算浪费。

让绿色能量在生产和消费两侧努力

《21世纪》:根据蚂蚁集团发布的《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2021年蚂蚁森林用户通过低碳生活产生2000多万吨绿色能量。这些绿色能量的数据基础是什么?

王小颖:2000多万吨是由数亿用户的低碳行为组成的。每次产生减碳行为,都会产生一个能量球。个人减碳行为可以通过能量球得到一定程度的评价。

绿色能量的评价模式是定性的。只要你做低碳的事情,你就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绿色能量奖励;一种是定量的,比如步行,一万步以上,一万步以下,获得绿色能量的价值是不同的。目前,蚂蚁森林已经探索了60种绿色低碳行为,可以产生绿色能量。每个绿色能量值的背后都有碳减排法的支持天津排放交易所,中环联合认证中心等。

在我看来,碳减排法有两个基本概念,一个是基准线,另一个是项目排放。基本逻辑是前者减少后者,在具体应用中应考虑一些因素。碳减排法决定了用户在每个场景中获得多少绿色能量虚拟点奖励。它不是以消费量为英雄,而是以其背后的低碳贡献和减排效果作为科学的衡量值。

《21世纪》:绿色激励蚂蚁森林有哪些合作项目?

王小颖:分为五个方面,一是绿色出行,如公交地铁、自行车共享和新能源系统。蚂蚁森林和一汽大众合作,使用新能源汽车里程被记录下来。还与多头充电桩服务提供商合作,每次充电完成后,您都可以获得绿色能量。二是减少旅行,即在线政府事务,在线支付水、电、煤等。第三,减少纸张和塑料,超市购物不需要塑料袋,不需要纸收据。第四,高效节能,如节能家电。第五,回收利用,如各领域的回收利用。

2021年,我们将上述场景归结为蚂蚁集团发起的绿色能源行动,倡导更多行业企业加入,使绿色能源在生产消费两侧努力,推动绿色低碳成为共识。ESG可持续发展随着理念的不断深化,企业、行业协会或标准组织也在积极探索和尝试。生产望传达给消费者的绿色理念已经转化为数亿用户熟悉的绿色能源,将行业希望实施的标准量化为绿色能源的形式。

《21世纪》:如何看待个人碳账户的限额处罚和减排奖励?

王小颖:在碳减排行动中,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个人贡献,认识到个人碳账户是分阶段的,否则很容易导致个人碳账户模式设计和运营的投入产出失衡,不利于长期发展。因此,提出限制惩罚太早了,但减排奖励目前是可行的,也很受欢迎。

蚂蚁森林坚持公益经营

《21世纪》:如何看待当前碳账户的商业运营模式?蚂蚁森林将来会考虑商业运营吗?

王小颖:判断商业化的标准是否具有明显的盈利特征。蚂蚁森林支持生态恢复和保护项目,是基于企业从主营业务收入中提取公益基金,对生态项目进行纯捐赠,从资本层面纯投资。不可否认,近年来,企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青睐,也给支付宝带来了更多的粉丝和用户。但归根结底,我们认为蚂蚁森林被广泛认可的关键是保持公益背景。

目前,一些碳账户的商业化是基于广告流量的逻辑,可能很难形成规模化。也有一些碳账户试图货币化碳减排的价值,但如果不能满足用户的收入预期,也可能对倡导个人碳减排的基本目标产生负面影响。

蚂蚁森林始终以公益的方式运作,符合蚂蚁集团的绿色低碳ESG在战略方向上,企业也可以根据每个人在绿色和低碳方面的态度表达和行为实践进行捐赠,真正支持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蚂蚁森林从一开始就得到了中国许多合格和经验丰富的公益机构的支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效果运行机制

《21世纪》:互联网 促进个人碳账户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王小颖:光靠平台数字化是不够的,还需要各个行业的数字化。

结合个人碳账户的发展,我认为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的作用。一是理性看待个人碳账户的广度,对个人碳减排贡献的边界、范围和类别有更多的研究支持。二是积极推进个人绿色行为的深度,定义更多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低碳行为,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第三,客观看待各种模式的整合,接受各种维度的尝试,探索可持续模式,建立与公益激励、商业激励和政策激励相兼容的评价体系。

(实习生马睿对本文有贡献)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